吾爱读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唐残 > 第7章 在北 下

第7章 在北 下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当然了,他的内心并不是像表面上那么平静无波,事实上对于黄贼南下广州之事,他还是又有些如鲠在怀的复杂心绪的;既有兔死狐悲式的惋惜和憾然,亦是有幸灾乐祸的一点快意释然。

惋惜和遗憾的是岭东节度使李昭的身死与贼,要说他这一生戎马生涯,能够比较想得的友人和同僚,就算他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个,还是在平定安南都护府任上熟识起来,也是他所推行剿抚并进的草贼绞杀战略的重要协同和配合者。

虽然之前他的主张是请求朝廷招降草贼之首的黄逆,但实际上不过是为了保全岭南之地,为朝廷调遣兵马,而所进行拖延式的缓兵之计而已,同时也是当初分化王(仙芝)黄(巢)二贼的故智使然;但最后却因为朝廷的党争和某些人的私心作祟,而为国殉难在了这颇多瘴疫的岭外之地了。

但是对于广州失陷这个结果,却又隐隐有些乐见其成的心态和意味;

毕竟,当初王逆起于中原河南长恒一地时,临近各路藩镇几乎是坐观自保而互不援应,除非草贼犯境上门而主动讨击者寥寥,以至于原本起于一地的草贼得以势大难制了几近东都,而令京畿震动传旨各地会剿之。

此外,他虽身为武人而好文学,被时人称为“落雕侍御”,以“诗情挺拔,善为壮语”名著于世,被并列为当代的诗坛大家之一;

而他一生除收复安南,定西川,驱逐南诏的武功之外,还有不乏地方上的文治之绩;其中最为著名一个功绩,就是建立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连通海上大运河——潭蓬运河。从安南交州(今越南河内)到邕州、广州,海路有很多暗礁,使船触礁沉没,由时任静海节度使高骈召募工匠凿开暗礁,使海上输运不受阻挡。

但是相比他的治理和用兵手段,同样出名的则是在军中所好的鬼神道法。

据说他早年兴兵之前,都要穿法衣开坛做法而望云辩气,并点燃纸人纸马撒豆为灵兵,口念祝辞数篇之后方可拔营出师。因此,又被部属和治下百姓口口相传为“高老仙”“高仙翁”云云。

只是随着年事渐高,原本在军中故弄玄虚的鬼神之道,已经被看起来更见高上的延寿求福的仙家修炼之法所取代;

结果,后来又有好大喜功的平卢节度使宋威,都诸道兵马进剿却轻胜骄狂而贪冒功劳,以数胜之后自称已经击杀草贼逆首王氏,而遣散朝廷好不容易严令汇聚起来的诸道兵马,致使草贼余部就此逃出生天而流窜肆虐江淮河汉各地之间乘势复起。

直到宰相王铎献招安策而分化王、黄二逆,又以宰相曾元裕为都兵马行营副都统,才得以协调统辖各地兵马,将逐渐走投无路的王逆会歼荆南黄梅之地。然后黄贼并其残部又起,度过大江而肆虐于江东、两浙各道,各地皆不能制。

在这些日子里,也唯有他这个依旧忠于国朝而临危受命的宿将,不顾年事已高依旧随朝廷的号令辗转奔走于南北,而一路极力扑杀王、黄二逆所留下的一路烽火与变乱,屡屡破之而收降甚众。

如此忠于王事的国之干臣,却在功成将毕之前因为朝中的意志,被强令约束在贼势当面而止步不前,只能坐看岭外沦陷与贼,这不由让他这个奋战多年而初心不改的老帅,也暗自有些齿冷和离心了。

“吾的闻道之心还是不够金坚。”

只是因为高骈已经年近花甲而愈发觉得精神不济,往日遗留的积创和旧疾也开始困扰他的身体,哪怕药石针灸也只能治标不治本,而更强调平心静养的调理之道。

而修仙问道也就此逐渐成为了日益苍老心态之下的重要寄托,为此他不惜重金遍搜古籍以充赏鉴,又广纳当代奇人方士随咨于门下。

由此,他既是籍此向朝廷表明某种避嫌的心意,也是变相的不满和间接地抗议,也有以此暂且逃避俗世烦扰与朝局纷争的意愿。毕竟,作为守护着朝廷的东南财赋重地而硕果仅存能征善战的将帅,他的一举一动同样牵动着朝堂的关注,以及众多追随者和利益群体的风向。

而他最不满的,无疑就是在刚刚大败黄逆为首的草贼而受降无数之后,就突然被来自朝廷的旨意以确保东南重地为由,严令约束他的麾下不准继续再越过大庾岭而南下追击了。

这一次,毫无意外的得到广州陷没的消息,他也不过是微微翻了翻细长而不怒自威的眉眼,整齐如雪练的胡须略微吹翘了几下;在某种隐隐活该如此却又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下,徘徊和纠结了片刻之后就将其丢到一边去,叹息着“吾又为外物所扰了”,随即继续沉浸和投入到了所谓的修炼超脱之道当中去了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