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爱读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白阳劫 > 第七章 老僧相见具袈裟

第七章 老僧相见具袈裟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赵一鸣看了四个人一眼,见他们都在认真听,于是继续说:“不止我们家,中国都是这个情况。刚建国时候,人口少,但是土地就是那么多。过了100年,人口增加了好几倍,土地增加的很少。人均土地减少了,人均产粮食自然不够人吃,吃不饱就去逃荒,成了流民,这才是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。”

;

这种小事,和尚自然爽快的答应了。听他们言谈,赵一鸣知道江湖是怎么一回事了。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,能够为人所知的,肯定是了不起的人物。行走江湖的人,没有名号寸步难行。

正在吃饭的功夫,来了一队官军,是湖广荆州水营的巡兵,12个人在把总的带领下进了店。见官军来了,老板急忙出来招待,领着他们进了包房。趁吃的差不多了,赵一鸣到柜台把账结了,一行人离开饭店去码头。路上,赵一鸣问他们:“这里的士兵吃饭用付钱吗,还是打白条啊?”

和尚问“打白条”什么意思,赵一鸣只好解释了一番,和尚笑了:“自然是要记账的,自然是不记账的,难道还要再付纸墨钱?”

赵一鸣也笑了,他是要了解这个时代的军队是不是腐化了。看来鸦*片战争中清军不光是武器落后,主要还是败在制度上。他们走到码头,和尚看赵一鸣似有所思,就对他说:“绿营的兵丁日子也不好过。每月的饷银不过一两银子,给米三斗,连饭钱都不够,怎么养活一家人?哪里比得大官人,只养廉银子,总督巡抚每年都有八、九千两。其实这点银子够干什么,官场上迎来送往,一顿饭就要花掉数百两。

“正因为如此,士兵才要找别的路子去过活,其实朝廷也是知道的,普通兵丁日子难熬,也允许兵丁在没有战事的时候,干些别的营生补贴家用。但是干什么呢,靠在驻地周围干些力活,开个小店能争什么钱,那里有敲诈勒索来得自在。况且在河道上来往的商家船户,哪个没有做违法的生意,哪个饭店的厨房里没有私盐,那艘船上没有夹带?

“如今天下,官吏贪渎,军士困乏,流民遍野,恐怕这太平日子长久不了啦。”和尚低声说道,“数千年来,天道人心,每有更迭,莫不如此。”

齐林谨慎地接过话头,说:“没有灾荒百姓尚能糊口,一遇灾荒只能卖儿卖女,看来乱世不远。只希望弥勒救世不负苍生。”

和尚只是含笑不语。王聪儿和鲁昕儿认真听着,赵一鸣却不屑一顾,他印象里的大肚弥勒,手里拿着元宝,怎么会去救世。其实赵一鸣并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弥勒信仰,和弥漫在中原大地的末劫传说。赵一鸣从历史书上知道,中国的问题根本在土地与人口的矛盾,要想避免祸乱,只要两个方法,平均地权和控制人口。既然知道,免不了要显摆一番。

“我觉得问题还是非常简单的,”但是怎么一个简单法呢,赵一鸣想了想,接着说,“人多地少,就是人多地少的原因!”

四个人都看着他,感到好奇。但也能理解他这么说,因为他是个农民。但他们并没有听出深意。于是赵一鸣接着说:“100年前我们家有100亩田地,即使官员腐败,天灾不断,每年也能存很多粮食,粮食吃不完。现在我们家只有2亩地,即使风调雨顺,打得粮食也不够吃,还要打猎补贴家用。”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